BOB官方网站(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全国政协委员姜耀东:重新审视煤炭价值,发展安全高效产能

来源:煤炭资讯网 发布时间:2023-03-08

“没想到还会连任,我高兴之余,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继续为煤炭人发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告诉记者。

已连续担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今年65岁的姜耀东,再次连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每年全国两会上,他的提案多与煤炭相关,今年也不例外,“助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是我的衷心所愿”。

重视煤炭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从我国国情看,煤炭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总量的97%左右,是最丰富的能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支撑。”姜耀东说。

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5%和70%左右。近年来,煤炭消费比重逐步降低。2022年,煤炭消费仍占一次能源消费的56.2%。相关权威机构研究显示,到203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依然占45%左右,主体能源的地位和作用难以改变。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能源供应格局深刻调整,能源供应紧张局势加剧,世界各国都在通过提高能源供应多元化水平、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政策措施,维护本国能源安全。

姜耀东在调研中发现,新能源发电当前仍存在弃风弃光率偏高、调峰能力偏弱等问题。“新能源发电与煤电的供电组合既能满足‘双碳’目标要求,又能保证电力供给和调峰能力,是当前煤炭企业发力新能源的最主要方向。”姜耀东说。

“发挥煤炭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意义重大。”姜耀东认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立足能源资源禀赋,促进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促进煤炭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推动煤炭与清洁能源技术、产业与模式的有机融合,实现煤炭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互为支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为此,姜耀东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中长期煤炭供需形势的研判,把握中长期煤炭资源供求趋势、区域分布、结构特征,科学确定煤炭资源开发节奏,完善煤炭市场长效机制,维护市场供需平衡,提高煤炭供应质量和效率。

二是发挥好煤炭资源优势,加强能源系统一体化整合,坚决避免自行建设、重复建设、标准各异、数据难以共享的弊端;加强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发挥好煤炭资源的优势,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把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等各个子系统、分系统整合成一个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协调运行,产生“1+1>2”的效应。

三是建立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部际协调机制,通过跨专业、跨领域的深度融合,在产业政策、规划布局、技术研发、市场准入、投资管理、节能环保等多方面,协调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推动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新能源发电与煤电的供电组合。鼓励煤企布局新能源发电,如风电项目和光伏项目融合开发,包括露天煤矿、采煤沉陷区建风电厂、采煤塌陷区“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等绿电项目。

对先进产能建设给予更大政策支持

除了积极谋求转型,煤炭企业依然要苦练内功。作为我国煤矿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安全高效矿井应该展现更大作为。

据悉,自1992年原煤炭工业部提出开展高产高效矿井(2007年更名为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以来,全国安全高效煤矿从1993年12处发展到目前1146处。2022年,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的1146处安全高效煤矿中,“一井一面”集约化生产的煤矿在70%以上,综合单产和原煤工效约为行业平均水平的1.8倍,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企业总利润的80%以上,井工煤矿厚煤层采区回采率约83%,1144处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部分安全高效煤矿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安全高效煤矿以全国煤矿数量1/4左右的占比贡献了全国70%以上煤炭产量。

“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带动了煤矿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推动了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推动了煤矿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姜耀东说,“但也要看到,当前全国建成的安全高效煤矿占比小、覆盖面窄、复杂条件下建设难度大、科技引领支撑作用不足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安全高效煤矿建设的步伐。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已成为安全高效煤矿高质量发展的紧迫任务。”

在此情况下,姜耀东建议,一是完善安全高效煤矿税收优惠政策,对安全高效煤矿实施税费减免、贷款和项目优选等优惠政策,鼓励安全高效煤矿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二是将安全高效煤矿置于先进产能核增的优先位置,对特级安全高效煤矿生产能力核增时,适当提高所需产能置换指标折算比例。

三是支持鼓励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推广应用绿色智能开采技术,积极鼓励小煤矿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建设,提高安全高效煤矿达标率。

四是加大对安全高效煤矿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支持力度。鼓励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创新联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安全高效煤矿的推动应用,提高安全高效煤矿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