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官方网站(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绿色、阳光、智慧,这就是煤炭港口的未来

来源:煤炭资讯网 发布时间:2023-06-12

世界环境日前夕,渤海湾深水大港国投曹妃甸港区,一列列长达1.33公里、载重0.84万多吨的重载列车驶入作业区,直接进入翻车机房。随着翻车机的翻转作业,层层水雾从两侧射出,翻转后的车厢见不到灰尘。

“得益于干雾除尘系统,能喷出极细水雾,迅速捕捉、沉降煤尘,抑尘率高达96%。”随行的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简称国投曹妃甸港)副总经理蒋亮自豪地介绍道,相较于传统洒水喷淋装置,干雾除尘系统用水量低、运行费用很低,大幅提高了节能减排效率。

这只是我国重要能源保供港口——国投曹妃甸港建设生态环保港区的措施之一。为了守护碧水蓝天,该港从建设之初就实施最严格生态环保措施,结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全力建设“绿色、阳光、智慧”港口。

加大投入

环保设备“三同时”

煤炭经过“翻转”后,便从封闭的皮带机运送到堆场。记者跟随煤炭“脚步”来到曹妃甸港续建工程堆场时,举目四望,看不到边界。

“整个堆场能存放近850万吨煤炭,可满足不同客户的单堆单放需求,就像为煤炭的吞吐打造了一座规模匹配的‘银行’。”蒋亮说,堆场采用“堆取分开”工艺流程,具备先进的煤炭流程和采样系统,可实现优质、精细配煤。

国投曹妃甸港是为满足大秦铁路线扩能增量和新建蒙冀铁路煤炭下水需求的“北煤南运”重要港口,建有5万—15万吨级煤炭泊位10个,年煤炭下水能力1亿吨,是国内最大单体码头项目之一。

诺大的港口场区内,堆取料机和输送带不停地运转,而在港区现场几乎见不到人。

“操作人员们都在室内。”蒋亮介绍道。

在续建集控中心,操作人员在忙碌着。随着设备自动化,配煤精度大幅提高,客户个性化需求得到保障,一线员工也从现场几十米高的设备操作室转移到远程集控室,由“黑领”变成了“白领”,幸福感越来越强。

蒋亮介绍,一直以来,港口围绕打造“绿色、阳光、智慧”一流煤炭中转港发展战略,认真执行环保设备同步设计、施工、投产的“三同时”要求。数据显示,起步工程环保投入累计约2.796亿元,占总投资50.85亿元的5.5%;续建工程环保投入累计达4.278亿元,占总投资44.40亿元的9.6%。

不仅如此,不断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守护碧水蓝天。制定了环保工作制度11项,2018年还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顺利通过评审;在对煤粉尘进行科学抑制的基础上,做好现场监督检查、日常环境监测,明确责任区域及负责人,实现全流程粉尘控制。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从源头控制作业起尘,他们还积极向客户传递环保理念,督促其提高环保意识,共同做好煤炭起尘控制工作。

千方百计

科学有效抑尘

在堆场边的每到一处,媒体调研行记者都能看到高高的防风抑尘网。足有20米左右高,把堆场和港区生产生活区有效隔开。

“我们投资约2亿元,在东、北、南三侧建设了防风抑尘网,总长度约4670米,为单体项目国内最长的防风网。”蒋亮表示。

防风网孔隙率为40%,通过风洞模拟试验表明为最佳开孔率,据物模实验效果,防风网使粉尘总量在现有环保基础上消减80%以上,并将附近5公里范围内的煤炭粉尘环境影响程度减小70%以上,抑风抑尘效果十分明显。

当媒体调研行记者来到用钢网架结构建成的巨型条形仓时,看到煤炭就堆存在高高的“大棚”里,堆取料机在紧张作业,而一米之隔的道路却非常干净。

蒋亮告诉记者,条形仓的弧顶高达40米,跨度为103米,每个库长约109米,9个库总长1059.68米,总占地面积超10万平方米,可堆存40万吨煤炭。测验数据显示,在煤炭堆存在大棚内结合堆场洒水,对静态起尘的抑制率可达99%以上。

一番深入采访记者了解到,为了防风抑尘,国投曹妃甸港采取的措施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根据煤种及煤炭起尘情况,港区对翻车机给料器进行洒水抑尘改造,实现煤炭转运过程中的抑尘;同时,在给料器部位增加喷洒阻燃剂,能满足货主周转时间长的需求。

为改善作业过程中驱动站处扬尘飘散现象,港口不仅在驱动站四周设立了围挡,还在围挡内设置沉淀池、排水沟等煤污水收集排放系统;增设高压水喷淋系统、冲洗系统及远程电控系统,提高降尘效率和节约水资源。

在装船机上,增设雾炮洒水设备,抑制大铲抛料时起尘;在堆料机、取料机、堆取料机上,设置了自动洒水喷淋装置;安装保温伴热系统及上水系统,有效抑制装卸过程中因高度差产生的煤尘。

为防止港区道路两侧扬尘,港区配有洒水车、洗扫车、吸尘车等环保车辆17辆;增加生产现场和生活、办公区绿化面积,仅2020、2021年就增加约18000平方米,真正做到“非绿即硬”。

为更好地做好环境治理,国投曹妃甸港还建设了智能生态运营平台,实现对港区风速风向、粉尘浓度、关键设备振动、温度数据的实时管控。

“这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用这些数据智能控制堆场洒水设备,在保证环保的同时尽量减少客户损失。”蒋亮表示。

联防联控

守护水天一色

记者来到港区工作船码头,看到港机和船舶作业的倒影,印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夕阳斜照,水天一色。

据了解,2021年,国投曹妃甸港就完成了高压变频岸电系统建设,为靠港货船提供岸电。与噪声大、费用高、不环保的船舶柴油发电方式相比,船舶岸电具有费用低、稳定性强,且“零排放、零污染、零噪声”,经济和环保效益显著。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艘7万吨货船停泊24小时,如烧油发电约需1万—2万元,而用岸电只需6000多元。

目前,国投曹妃甸港正在更新升级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和用水数据智能化管理系统,以进一步促进各个作业环节的节电节水。

在此过程中,曹妃甸海事部门的积极作为,更为守护碧水蓝天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们联合有关单位,在船舶岸电设施改造、岸电设施标准研究、船舶岸电接口标准、优惠政策实施等方面全面、深度合作,形成了船舶岸电推广使用的强大合力。”曹妃甸海事局副局长张轶清表示。

据介绍,在发布岸电优先靠泊有关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该局主动对接航运公司、船舶代理等,并与曹妃甸物流园区管委会协作,在不影响码头生产计划的同时,让到港船舶享受接岸电优先靠泊的政策红利。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曹妃甸港区具备船舶岸电泊位58个,共有百余艘使用岸电的到港船舶享受到了优先靠泊政策。

在防污染应急方面,曹妃甸海事局还打造了以曹妃甸辖区现有各级船舶溢油应急力量资源为主体,以码头业主单位船舶溢油应急资源为补充,以周边船舶溢油应急力量为支撑的辖区船舶溢油风险联防联控新格局。目前,辖区溢油应急能力已提升至3000吨,夯实了防污染应急底座。

为守护碧水蓝天,各方港口和海事各方都在积极行动。“‘十四五’期间,国投曹妃甸港将按照国投集团‘数字国投’建设总要求,加大创新和研发投入,努力建好‘绿色、阳光、智慧’港口,为守护碧水蓝天贡献港口力量!”蒋亮对记者表示。